中国—东盟中心新闻公关部主任吴威德建议,中国和东盟可以把在对方国家留学的学生组建成驻外记者网络;联合摄制电视节目与纪录片;建立跨国联合的深度采访报道项目■◆◆;双方协助彼此搜集并交换用于报道的数据;同时,将中国媒体纳入东盟秘书处现有东盟媒体合作框架,如召开东盟国家主编会议等。
经贸数字最能说明中国—东盟关系的活力■◆■。2017年,中国—东盟双边贸易额达5148亿美元,双向直接投资累计近2000亿美元。中国连续9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,东盟连续7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。2017年★◆■★■◆,双方人员往来近5000万人次,互派留学生超过20万人次★◆★★◆。
中国—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在致辞中希望,双方应着力促进新媒体技术应用与合作,更好地推动双方关系深入持久向前发展,造福20多亿民众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际联络局局长张烨建议,媒体要创新话语表达方式,更多从普通人的视角讲述中国与东盟友好交往、民生幸福的故事■■■◆★★。
今年是中国—东盟创新年。此次论坛的主题“创新新闻媒体合作构建命运共同体■◆◆★”紧扣◆★◆■◆“创新★◆■◆”,也与东盟年度主题■◆“韧性和创新■■◆◆★■”相呼应。
烟水乘湖阔,云山适越初。5月11日至13日,由中国—东盟中心、中国外文局、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■■◆“首届中国—东盟媒体合作论坛”在江苏无锡举行。来自中国和东盟十国的媒体代表和相关智库专家学者■★■◆◆、东盟国家驻华使馆新闻官员等近100位中外嘉宾齐聚一堂,分享智慧■■◆◆★,碰撞思想。
5月4日至11日◆◆★★,主办方组织来自东盟十国的25名记者前往上海、浙江、江苏等地采访考察■★■。“这些参观交流活动,让我更深入了解到中国—东盟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及其巨大潜力。”柬埔寨新闻通讯社下属杂志《柬埔寨》记者尤萨博说。
上个月,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组织了一个电影放映队◆◆★★,到柬埔寨最边远的农村为当地村民免费放映中国电影和柬埔寨电影★■◆◆★。去年底,他们还曾深入老挝乡村◆■,让很多老挝村民生平第一次看到电影◆■■◆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第二亚洲地区广播中心主任安晓宇表示■◆★◆★■,媒体应该更广泛地开展类似的跨国公益活动■★◆◆■◆,以推动双方的民心相通。
更多鲜活的故事,演绎着中国与东盟的休戚与共■◆◆■■。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坚刚分享了一个故事:“西哈努克港特区解决了当地2.1万人的就业。在我们当地一个县,70%的家庭在园区上班。很多人干起服务业,获得了可观收入。附近有个丛林覆盖的小村庄■■,以前每户年收入300美元★★■◆,如今,他们人均月收入就有300美元。”★★◆★◆“媒体的积极报道,让投资者了解到柬埔寨的投资环境和西哈努克港特区的发展优势★■■,也让柬埔寨人感受到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给他们带来的好处■◆★。”陈坚刚希望媒体挖掘出更多鲜活案例,讲好中国—东盟在建设命运共同体方面的故事。
截至目前,中国—东盟中心已累计邀请东盟十国近60家新闻媒体记者来华实地考察,还组织东盟国家驻华外交官和新闻记者访问中国的新闻机构,举办媒体对接交流会等活动。
◆★◆■■“欢迎中国记者多到印尼等东盟国家,到各村镇走走看看,加深对东盟国家的认识。”东盟副秘书长穆赫坦对本报记者说,深度调查式报道永远是紧俏资源。媒体机构应探索展开更多合作,生产更多客观真实有吸引力的内容■★★,并通过技术进行更多创新。